您好,欢迎光临ecnol.com - 中药网上商城!| 登录| 快速注册

购物车0
  • 购物车中没有商品

4006166129

首页 > 中药健康 > 中药汤剂得这么喝!一定要看的!

中药汤剂得这么喝!一定要看的!

发布时间:2015-11-27   来源:中药网 www.ecnol.com
汤剂,古称汤液,是中药最为古老的剂型之一,在中医临床应用中也最为广泛,历经几千年不衰。汤剂能够充分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,并具有疗效快,易吸收,作用强等几大特点,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。
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曾讲到:“病之愈不愈。不但方必中病,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,则非特无功,反而有害……”就指出了正确的服用汤剂可以加速病情的好转,而错误的服用方法会使病情恶化。由此可见汤剂服用方法是否正确,直接影响着药物在人体中的吸收和治疗效果,如何才能正确服用汤剂呢?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。
 
 
一、正确的服药时间
 
 
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来决定。病在上焦的(心、肺部),欲使药力停留较久,宜饭后服;病在下焦的(膀胱、肠),欲使药力迅速下达,宜饭前服;清热解毒药、润肠泻下药、滋补药宜空腹服,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。所谓空腹服即指早饭前一小时或晚饭后一小时服药。特殊药物应特殊服用,如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;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,服药前应喝点儿糖水,这样可以提高杀虫的效果;攻下药在得大便后应立即停服;安神药、滋补药、延缓衰老的药物都宜睡前服用;安眠药应在睡前2小时服用;治疟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。急诊用药则不拘时间,慢性病多服丸、散、膏、酒者,应定时服用。如遇汗难出者,可缩短服药的时间,以利于发汗。
 
 
二、正确的服药温度
 
 
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均宜采用温服法,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按特殊的服法服用。
凡治疗寒性病,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,属理气、活血、补血、凉血、止血类药、除烦止渴祛暑之剂,宜热服。凡治疗热性病,服清热药和消暑药、收涩固精止血之剂、解毒剂,俱宜冷服。大热病用寒药应温服;大寒病用热药应冷服。对于不应冷服的汤剂在服用后会引起胃肠刺激,出现腹痛或呕吐,可用生姜擦舌即止。
 
 
三、正确的服药剂量
 
 
中药汤剂均是煎煮2~3次后的合并液,再按临床需要分次服药,一般来讲,每次以服用。
150~200毫升为宜,但有的病症也有例外。发热病人服清热解毒剂时,药液可稍多些以助药力;生津止渴药,药液量也应多,并可代茶频服。身强者服药多些,身弱者如儿童和重病人,服药量应少些。一般儿童1岁以内用成人药量的五分之一;1~3岁用成人药量的四分之一;4~7岁用成人药量的三分之一;8~10岁用成人药量的一半;10岁以上就可以用成人药量了。
 
 
四、正确的服药次数
 
 
一般汤剂一日分早晚两次服用,清热解毒药可每日服3~4次。补液药应早晚各服1次,发汗药可加服2~3次,含咽药汁可少量多服几次。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,就能够更好地利用药性,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。
 
 
另外,还有几种特殊的服药方法,需要作简单的介绍:
 
 
 
1.止吐药应少量多次冷服,以免吐出。有些呕吐病人,尤其是常服苦寒药的病人,经口服药容易产生恶心呕吐,在服药时常常是吐而不纳,用药无效,达不到治疗目的,对于这种情况,一般可先饮生姜汁少量,再服药汁,并配合少量多次饮服的方法来避免呕吐。对于孕妇的恶心呕吐,在服药前可先吃一点棒冰再服药。
2.在服催吐药时嘱患者紧缩裤带,如服后不吐者可用鸡毛或手指轻轻刺激咽喉部以促使呕吐。若服催吐药呕吐太过,当依法解之,如服瓜蒂散呕吐不止者,可用麝香冲汤饮之,服藜芦呕吐不止者,可用葱白煎汤冷服。
3.治发作性疾患的汤药,多宜在发作前服。如抗疟疾必须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,抗癫痫药必须在癫痫发作前3小时服。
4.对昏迷牙关紧闭的病人,可用乌梅擦牙龈或用竹板撬开牙关,使口张开后将药灌下或采用鼻饲。
热点资讯
中药配方

Copyright © 2007-2023 www.ecnol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

中药网 版权所有 并保留所有权利. 抓药网 中药店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:(粤)-经营性-2023-0223, 粤ICP备2023055217号